喵嗚~因為又看到了OSI七層,想說這東西一陣子不看會忘記他這七層的先後順續,因此今天決定來做筆記寫下來啦
OSI Model七層由上到下的順序如下:
7.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為OSI七層中的最高層,主要的功能為支援應用軟體,如:Telnet、E-mail、FTP所提供的服務
☆就理論而言,兩個網路節點(Node)的同一層與同一層之間為了要確保資料傳輸的完整及正確的通訊關係,同一層間有虛擬(Virtual)的連結關係存在,此代表著資料由某一層經由下階層,再透過實體層送至另一個網路節點的同一層時,資料需要相同的。但實際上的情況是,兩個節點之間的網路關係,僅依靠實際的實體層建立
☆在OSI七層中,每一層皆提供相關的服務給連接的下一層,如:傳輸層接收來自會議層的資料,並將資料分割為較小的單位,再傳送到下一層的網路層處理
6. 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
☆表現層主要是決定資料在電腦之間如何「表現」(就是定義資料的格式)
☆表現層需要負責通訊協定(Protocol)之間的轉換、資料加密(Encryption)、字元轉換及資料壓縮(Compress)等
5. 會議層(Session Layer):
☆會議層的主要功能為建立兩個不同應用程式之間通訊連結、處理資訊、關閉連結及處理名稱的辨識等
☆會議層會在資料流(Data Stream)中設置檢查點(Check Point),若發生問題,只需從最後的檢查點以後的資料重新傳送
4.傳輸層(Transportation Layer):
☆傳輸層的主要功能為傳遞封包(packet)的過程中,能按照先後順序,確保正確無誤地被處理
☆傳輸層的另一個功用是將過長的資料分成數個小封包或將數個小封包組合在一起,以便封包或傳遞的過程中更有效率
☆在接收端的傳輸層,會將收到的封包重新組合成原來的資料,並傳回已收到的訊號至傳送端
3. 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的主要功能為將IP位址附加於訊息上,並將邏輯位址及電腦主機名稱(Host Name)轉換成實際的IP位址
☆網路層還可以決定由來源(Source)電腦到目的(Target)電腦的傳送路徑(Route)
2. 資料連結層(Data Link Layer)-資料錄結層主要為:
☆在傳送端中,接收來自網路層的資料架構(Data Frame),並傳送至實體層
☆確保資料架構正確無誤的實體層傳輸至另一電腦
☆在接收端中的資料鏈結層負責將實體層的位元(bit)組成資料架構
☆在傳輸時間如果發生問題,錯誤的資料架構將再被傳送一次
1. 實體層(Physical Layer)-實體層為最低層,主要負責:
☆傳輸位元(bit)
☆傳輸位元的編碼(Encoding),確保傳送端所送出之位元與接收端所接收到的位元一致
☆定義每個位元會持續傳輸的時間(Timing)
☆定義機械(Mechanical)及電子(Electrical)介面規格。ex.纜線(Cable)與網路卡的接合方式
留言列表